毕设课程专项04丨景观方案设计--水体设计专题

来源:哔哩哔哩时间:2023-03-06 20:02:23

本期内容包括:

1水体的表现形式


(相关资料图)

2 水景构成要素 

3水景设计要点

方案部分是所有设计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,如果同学们觉得自己没办法出图,可以只找设计师出方案阶段的设计,之后再自己建模、渲图。

2023景观室内代做业务介绍

1水体的表现形式

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,自古就有“无水不园”之说

几何形状的水体,水岸为垂直砌筑的驳岸,有运河、水池、喷泉、规则式瀑布、规则式跌水,中,规则式的水体常用作水池、跌水置于广场中,成为场所的视觉中心。

自然式的水体多为曲线构图,水岸为自然驳岸,也可局部采用垂直砌筑的规则式驳岸,有河、湖、溪、涧、泉、瀑布等形式。

水景的构成要素

1.大水面与小水面:

大水面:通常为静水面,营造开阔、宁静的环境。用岛屿、桥梁进行分割。在中通常沿大水面布置主节点。

小水面:与大水面空间形成对比,使得全园整体空间丰富多变。

二者要相互结合才能表现丰富的空间关系。

2.岛

(1)景观作用:

a可划分水面空间,给游人不同的空间感受,岛置于水中,水体仍具有连续性;

b对于大水面,岛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,增加水中的空间层次,具有障景的作用;

c岛的四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,是欣赏四周风景的中心点,又是被四周所观望的视觉焦点。所以可以在岛上与对岸建立对景;

d通过桥和水路进岛,可以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。

(2)岛的布局

a水中设岛忌讳居中,一般多设于水面的一侧;

b大水面可设1-3个大小不同,形态各异的岛屿,不宜过多:

c岛的面积根据水面大小而定,宁小勿大。

3.半岛

凸出于水面的半岛是非常好的观景点,往往设置亲水平台欣赏四周风景,井与对岸形成对景关系。

4.桥:可使水面隔而不断

(1)在两岸最窄处建桥;

(2)桥对水面也要有大小、主次的划分:

(3)若需要通航,或者桥下行人,需满足最小净空高度。

5.堤

用于分割水面的较长的岛,常与岛屿、半岛组合布置。

6.湿地、水泡

湿地在丰富场地空间的同时,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,同时,湿地中的多种生物群落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,是公园中的常用景观分区。

水景的设计要点

1.水景组织:

水体常成为场所的构图中心,或是景观焦点,关乎整体布局,以水面作为空间构图中心,整个场所的空间结构围绕水来展开,是常用的布局思路之一。在设计构思之初,往往会将水景列入考量的范围之内,包括:水体的大小、位置、对全园空间的影响等。

在快速设计考题中,如果现状图中有水体,多为考点,要思考如何利用或改造现状水体,加强还是减弱水体。

2.水景设计要点总结:

(1)系统性:

水体设计应该注意尺寸和布局的变化,有大有小,有主有次,有聚有散,形态丰富,形成体系,相互沟通,创造出多样的水系空间。

(2)大型园林绿地中水系形态丰富:

有点状、线状、面状水体共存,形成湖池溪涧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水体,水系的头尾通常有所交待,中国古典园林里水系讲究有头有尾,而西方古典园林里,大型水体的头尾一般会放大,设置喷泉、雕塑、剧场或其它形式的场地,成为空间转换或者空间序列中的重要节点。

(3)水面的层次和景深

平展、开阔的水体可以产生磅礴的气势,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相对单一和乏味的感受,因此宜通过堤、岛、桥、植物等对水面加以点缀或分隔,增加水面的层次与景深,扩大空间感,同时增加场地内部的空间游览方式。

(4)与其它要素的融合:

水体设计时,需与其它要素融为一体且相互配合,创造统一协调的空间,其中应特别注意山水关系,形成山水相依、山因水活、水因山转、山环水抱的传统布局结构,也要推敲水边重要场地,山体和建筑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视线关系,以及沿水道路与水体的关系。

结束

标签: 构成要素 表现形式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